综合新闻

【榜样的力量】赤诚为国 肝胆相照—吴学周

文章来源:    |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9-20    |    【放大】 【缩小】  |  【打印】 【关闭

  

  吴学周,字化予,汉族,中共党员,1902920日出生于江西萍乡,19831031日卒于吉林长春。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,从事原子光谱、核燃料前后处理、激光化学等领域的研究。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、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,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。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,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 

  吴学周是在八十一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,他的一生生活动荡,饱受磨难而对党的忠诚永远不变,终于从一个爱国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。

   

  早在青年时期,吴学周就心怀科学救国之志,刻苦读书。“五四”运动期间,他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活动。一九二七年,他在南昌中学教书时,支持一些学生参加革命斗争。他在美国、德国留学期间,时刻关注祖国命运,积极宣传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。1933年他谢绝了国外大学的挽留,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。 

 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上海沦陷,吴学周认为决不能与侵略者合作,不能将珍贵的仪器设备、图书资料和科研成果留给日寇,他决心在后方重建研究所,开展研究支援抗战。1938年夏,他以中法旅行社的名义为掩护,组织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的人员,历尽艰辛,绕道香港、越南,辗转万里,把102箱图书、设备和仪器运到昆明。 

  解放前夕,吴学周多次拒绝国民党的利诱、胁迫,对“教育部部长”朱家骅许以优厚待遇去台湾的诱劝,他断然拒绝,同时还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劝说其他科研人员留在大陆,组织科研人员开展护所斗争,等待解放,等待共产党的到来,表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和赤胆忠心。 

 

  1950年化学所分为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两个所,吴学周被任命为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,他受郭沫若之托,顾全大局,动员和说服物理化学所的30多位研究人员离开上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迁来长春,与长春的综合研究所的同志们共同奋斗。 

  从建国初期他向党组织表示入党愿望以来,几十年他没有放弃过这一追求。1980年,在政协吉林省四届委员会上,吴学周动情地说:“共产党、毛主席救了我,拯救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劳苦大众,广大知识分子也获得了新生”。19823月,他找来党的十二大文件汇编,反复学习党章,特别是其中总纲和党员两部分,学习地特别仔细,并对秘书刘永懋说:“我要按照党员的条件去做,老刘你要帮助我啊!”1983元旦,他再次写了入党申请。这是他左眼失明、右眼视力只有0.03的情况下,带着花镜,拿着放大镜一字一字写出来的,不到千字的申请书,足足写了三个晚上。 

  1983920日,吴学周在病床上度过了81周岁的生日。921日,省委领导、应化所党委和统战部到医院给他祝寿,给他带来一个喜讯: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吉林省委接受他的申请,批准他为中共正式党员。吴学周终于实现他多年的夙愿,“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,我要在有生之年,更加积极地工作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”。 

  回顾自己的风雨人生吴学周幸福不已,立即叫女儿回所里上交了第一笔党费,用行动表达了他的组织观念。当得知所在的党小组要开组织生活会时,他坚定地表示:“我虽然年龄大,但我是新党员,我身体还可以,一定参加生活会。” 

  1983926日,长春应化所九室、十九室党支部第二小组全体党员来到医院,在吴学周的病房里开党小组会。这是吴学周入党以后第一次过组织生活。 

  吴学周一生有“两不怕”、“两怕”。不怕科研任务重,工作头绪多;也不怕病痛纠缠环境苦,就怕养病误科研,误工作;怕为自己花国家的钱,麻烦别人。他的宽广胸里只有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,却没有自己,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无比热爱的科学事业,留给子女的遗产,除了一只笙、一对网球拍、一只人造革的旧提包外,就只有堆积如山的书籍、资料、日记、笔记。这些遗产显示吴学周作为一个科学家、共产党人的襟怀和人生观,具有无可估量的精神价值。  

  吴学周逝世后,他的三个儿女吴雅南、吴景阳、吴宜南根据父亲的遗愿,将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万元存款捐献给长春应化所作为发展科学的奖励基金。 

    我们将通过网站、“长院党群”公众号同步推出系列专题报道,敬请期待…… 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图中二维码,关注“长院党群”公众号。